close
台灣面對的危機與解決之道


“這是最光明的時代 也是最黑暗的時代” 我想用這西方小說的名句

做為這個作業的開場。作為台灣經濟起飛第二代第三代的我們,坐享台灣

豐碩的經濟成果。不過要知道:”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”,越是在太平盛事,

更要懂得好好反省我們的國家、社會有什麼問題需要來檢討反省。看看台灣

在國際上主要的競爭對手南韓,金融風暴倒下來,不過他們民族信心強,

政府主導,由上而下發展電玩工業、工業、觀光、影劇……看看網咖裡面的

學生,多少人在玩韓國做的天堂?多少粉絲在追逐Rain、裴勇俊等韓國明星?

下班回家多少然捨日劇看韓劇?幾年前Samsung三星根本是沒人要的爛手機,

現在一躍成為可以和Sony在國際上分庭抗禮的手機大廠。在我們看立法院

吵吵鬧鬧、總統貪污、老婆炒股、外資撤退的同時,在我們停滯不前的同時,

別人追上來了。南韓不用說了,越南在政府主導的政策之下已經成為中國大陸

之外的第二大投資國。印度挾龐大人口成為亞洲軟體設計中心。那,福爾摩沙

呢?美麗之島怎麼了?不是說要變成亞太營運中心嗎?不是說GDP要破兩萬嗎?這

決對是我們要關注的議題。

二 危機的意義

危機這一詞其實是很抽象的。引用一段話:

危機(crisis)韋氏大字典詮釋為:「一件事的轉機與惡化
的分水嶺」,又可闡釋為「生死存亡的關頭」和「關鍵的
剎那」,可能好轉, 可能惡化。 由此可知,「危機」是在
一段不穩定的時間,與不安定的狀況下,急迫需要做出決
定性而有效的措施,所以危機處理往往存在於一念之間
。 達爾文說:「適者生存 不適者滅亡」,用危機處理的
角度思考〝適者〞是指能夠面對危機,解決危機,最後能
夠繼續生存下來的主體,「不適者」正是那些無法適應危
機挑戰而被淘汰的主体。

危機就是轉機,如果政府當局能夠拋開成見,尊重專業,

由上而下施行政策,那我們遇到的危機不啻是一個良好的轉機。

這就要考驗執政者的良心和氣度。

三 台灣面臨的危機有哪些

缺乏國家認同、教育政策錯誤大學廣設、媒體亂象、政治惡鬥

人民對立、犯罪率上升、失業率提高、社會福利制度、政策反覆

、兩岸政策。

國家認同:我們的國號在憲法明示是中華民國。惟撤退來台,

解嚴之後開始有台獨的聲音。意識形態的不同不是大問題,重點是

我們要以理性客觀的角度面對這個問題。而不是用不理性、愛台灣

等模稜良可的話來搪塞。不僅沒有一個共識更造成對立。全國人民

有一個一致的國家認同。我們才有一個凝聚的向心力。瑞士國內講

四種語言,他們還是和平共處互相尊重。在訪問台灣的瑞士人告訴

記者:我們不要同中求異,我們要異中求同。不要分我們住北部南部

、講台語國語,要找出我們的共同點,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地方,

我們要同心協力,為一起過更好的生活而努力。最明顯的例子就是

棒球,更好理解的例子就是王建民。每到國際賽,尤其是在台灣舉辦

的比賽,每每都是不分你我團結一致,一起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加油、

吶喊、感動。這就是一種認同。

教育政策:2000年,民主進步黨執政,各部部長一換再換。教育部長換

到現在這個杜正勝更是垃圾中的垃圾。一連串的失敗政策到了這任最失敗

的教育部長更是集迂腐之大成。以最明顯的大學教育為例。大學廣設,

全台一百六十餘所大學,每年八萬多大學畢業生。以前的高職教育、專科

教育都不見了。要知道,一個國家的發展,基礎建設是最重要的。高職更

是培訓基礎職業技能的場所,當技院都變大學,你能想像10年後專業技術

人員短缺的情況嗎?而全部都是大學生就降低了大學生的素質,隨便一個人

只要有錢高興就可以唸大學,這個文憑根本沒有意義。這就是國家政策錯誤

所造成的一連串效應。至於三隻小豬、成語風波就當作是笑話增加茶餘飯後

的話題即可。

媒體亂象:媒體是監督政府的第四權,新聞系的傳播學理論是這麼說的。

不過台灣的媒體嗜血、失智、報導不真實、淪為特定政黨打手、報導不客觀…

已經沒辦法讓人看電視讀報紙而知道真相。透過SNG車看著最不想看到的畫面:

立法院的吵鬧打架、火災現場記者問失去親人的家屬:你覺得怎麼樣?、名人的

私生活觀我什麼事?他就是要播,你就是得看。這是一個強大的力量,每個小時

的整點新聞就是可以洗腦。所以隻前台視釋股風波才會鬧的沸沸揚揚,鄭文燦

醜聞黯然下臺。

政治惡鬥人民對立:這應該是所有人覺得最反感的一件事了。台灣分南北,政治

要分藍綠。非藍即綠,非友是敵。看完新聞接著看政論節目噴口水,保證消化不良

晚上睡不著。前兩次上課我記得教官說的很好:你在路上看到一個妹,你會想說

他是什麼黨的嗎?不會嘛,只會看臉看身材,想看要怎麼搭訕要電話。那怎麼看

電視總是讓人這麼難過?說穿了還是為了錢、為了權。政治非藍綠還有深藍和深綠,

這樣選舉才有票。選上才能包工程、炒股票。這是坐上位置才能享受到的特權,

選不上就什都不用說了。所以政治人物無所不用其極,講一些煽動人民、最噁心、

最難聽的話。你一激動、生氣了,他就成功了。我不相信誰真的那麼愛台灣,我

也不相信誰真的那麼恨政治對手。他們愛的只是錢。有位子就有權利就有錢。

管他人民怎麼樣,所以我們的政治情勢紛亂,人民對立。政治惡鬥人民對立也慢慢

的衍生出犯罪率上升、失業率提高、社會福利制度的問題。

政策反覆:政策反覆導致巨額的賠償損失,更造成台灣在國際上信用不良:德國拜耳

撤出台灣、台中迪士尼移到香港、四存廢、兩岸政策。拜耳在德國的工廠都是設在

都市裡,他們沒有污染的問題搬到台灣就有嗎?德國大廠設在台灣也是看好台灣未來

的翻展與鄰近中國大陸的優良條件,這更是轉型為亞太營運中心的契機。不過重點就

在當時的政客,以拜耳將設廠在台中為機會鼓譟人民抗議。醜化拜耳,鬧得沸沸揚揚。

最後拜耳走了,政客成功得到民心和選票。我們也失去了一個機會。這個例子可以完全

用在台中月眉(本來香港迪士尼的選地)和台中古根漢博物館大夢。可憐的台灣、愚蠢的

鄉民、可惡的政客。更別提核四和蘇花高了,量費錢又破壞了環境,飽了政商勾結的

政客和包商。

兩岸政策:這更是意識形態領導壓過台灣發展觀光事業的最好例子。口口聲聲愛台灣,

現在有機會賺大陸的錢卻牛步效率,畢竟要顧及中南部深綠選民的觀感,只好犧牲全台

的優勢和利益。台灣每年有兩百萬人到大陸,包含經商、探親、觀光旅行遊玩,而大陸

每年卻只有二十萬人來台灣。如果假設每年可以提升一倍四十萬人台台灣。那我們賺的

錢就增加一輩,況且這個數字的成長空間還非常大。我們可以學習荷蘭,只要把環境弄

得美美的,讓觀光客消費,我們自己的環境舒適有美好,更能提高十年沒上升的GDP。

何樂而不為?

四 解決方案
其實我也不確定台灣的危機是不是真的能夠徹底的解決。畢竟我們活在對立的社會,

國際上又是孤立的國家。我覺得想法上的改變就是一個好的開始。
1.拒絕政治人物和媒體的惡質操弄人民對立。想想誰才是真的對我們好的政策,珍惜
每一次的選舉和手中的選票。
2.國際觀、世界觀。”Act local , Think gobal”在本地行動可是要有世界觀,
和國際接軌。立足台灣,放眼世界。做全世界的生意賺全世界的錢。
3.做好自己本分的事。記得看過一段訪問是一位做風箏比賽的世界冠軍,他說:現在
不要吵什麼是台灣,好好做,五十年後,這就是台灣。台灣之光王建民的話很簡短:
一球一求投。可是卻成功立足美國職棒大聯盟,為台灣創造用錢都買不到的廣告效果。
五 結論
無論如何,我們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。盡我們的一分力,把能做的做好,讓
我們影響週遭的人,做一股社會清流,成為向上提升的力量。我們都可以做的更好,
我們都可以過的更幸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yuan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